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國語內容深究教學


國語日報100.5.3教育版

    2006PIRLS和2009PISA的評量成績都在在顯示,台灣的學生對文章的詮釋理解、整合解讀、反思評價、檢索擷取訊息等閱讀素養能力明顯低落不足。原因除了學生閱讀習慣使然,其實和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國語文教學裡,課文的形式深究和內容深究是兩個很重要的課題,形式深究是研究這課課文作者的寫作方式,也就是文章的體裁、結構、修辭、詞義、句型和取材,較偏向記憶背誦的表淺教學;內容深究是研究課文作者所要傳達的精神、旨意、思想和邏輯思維,是屬於思考判斷的深層理解。在台灣,升學的壓力和家長的偏好,導致老師在教學上有了偏頗,為了得到立即的學習成效,老師逐漸將教學重心放在課文的形式深究上,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導向鑽研句子修辭與詞意背誦。內容深究活動是需要讓學生思考與發表,短期內較無法看出成效,也就是說上課會耗費很多時間在這些活動上,易造成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只好犧牲了這個重要的課文內容深究活動。久而久之,當然會訓練出一批超會背詞義解釋及修辭分析但卻不會思考判斷的學生。

      內容深究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檢索擷取訊息、文章詮釋理解、反思評價等這些能力,而且要從小學就開始打下基礎。筆者在國語課教學中,利用提問法來做為教學的重點。提問可以引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首先,在每一課開始上以前,筆者會出一項課前預習的功課。這項功課必須完成朗讀課文三次、認識生字難詞以及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三個問題。筆者將所提的問題依深淺度分成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是三分題,就是所提的問題是課文主要重點,答案無法直接找到,須運用先前知識且對課文有深層的理解後,再聯想或經過反思判斷才能解答。第二個等級是二分題,就是所提的問題是課文重點,答案不能直接找到,透過對課文的理解經歸納整理才能解答。第三個等級是一分題,答案可以在課文中直接找到或答案須運用先前知識但問題屬課文的細枝末節。當然,若是提出的問題不合邏輯或課文重點無關就是零分題。舉翰林四下國語第五課〈舊愛變新歡義賣活動〉來說,「為什麼義賣活動要在綜合課討論?」是零分題,因為與課文主題無關;「為什麼要舉辦舊愛變新歡義賣活動?」因為可從課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所以是一分題;「舉辦舊愛變新歡義賣活動需要做哪些事前規劃及準備?」是二分題,因為答案需要從文中整理歸納後才能回答;「分工合作為什麼很重要?辦活動為什麼都需要分工合作?」是三分題,因為學生必須將課文內容消化後,經過聯想整合才能解答。

       上課時的重頭戲就是全班的提問活動,一開始讓學生分組討論,每位學生需將自己所提的三個問題跟組內同學分享,再由全組判斷決定選出兩個最優良的問題寫在小白板上,時間一到各組將小白板展示在黑板前。每組派一個人出來問問題,由各組輪流回答,答得好的學生不僅可幫組內加分,自己也可得分。問題都問完之後,再結算各組所提的問題在這次活動中得了幾分,得分最高者可得到獎勵。得分很高的題目會被展示在公布欄上,大家可以見賢思齊。這節課老師會發現,在教室中,學生個個沉浸在評價思考、創意聯想交流對話氛圍裡。這樣長期訓練下來,學生已養成了提好問題的習慣,很少再提「本課課文分幾段?」、「這一課是什麼文體?」或「什麼是義賣?」…等表淺或或主題無相關的問題。因為他們深知提這類的問題不僅沒有分數,還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讚賞。

       筆者將所提的問題分數化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藉提問活動的競賽得到鼓勵,進而促使學生多多提出高層次的問題,並且能深入探索瞭解課文中作者所要闡述的道理及旨趣。雖然利用這種方式上課文內容深究很耗費時間,但是其潛在的學習效益是大大超越老師所能想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